第1050章 名門之後

-

“兄……兄長?”

“拜見公子!”

未等眾人懷疑自己是否聽錯,以阿保魯為首的蕭陽、蘇忽、荀佈道等數十名西域高手一齊跪倒在地,畢恭畢敬地朝吳雙叩拜施禮。

“嘶!”

一聲意味深長的呼喚,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禮,直令不明真相的眾人心潮騰湧,震驚不已。一時間,數以萬計的江湖兒女瞠目結舌,呆若木雕,臉上佈滿訝異之情。

誰能料到,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吳雙與洵溱……竟以“兄妹”相稱。

吳雙枉顧四周驚奇而詭異的目光,旁若無人般向前一步,滿眼寵溺地伸手在洵溱的頭上輕輕一揉,戲謔道:“妹子,數月不見真是越長越漂亮,也不知日後便宜哪個臭男人?”

“兄長休要亂說!”

被吳雙當眾調侃,饒是心智過人的洵溱亦忍不住心生羞臊,臉頰緋紅。

“妹子,愚兄來的不算晚吧?”

“不晚,就是差一點鬨出大亂子。”麵對玩世不恭的吳雙,心有餘悸的洵溱送給他一記大大的白眼,“你此番前來……”

“放心,後麵的事儘管交給我!”

此時,人們大都沉浸在洵溱與吳雙的“兄妹”關係中,以至千頭萬緒,遐想連篇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有兩人在驚詫之餘不禁回憶往昔,忽覺靈光一閃,一直困於心底的疑惑於電光火石之間迎刃而解,看向吳雙的眼神變得愈發耐人尋味。

一位是秦苦,當年洵溱找他幫忙避開蒙古守軍的重重戒備,設法出關時,曾在無意間提到隋佐於華山吃過“易容術”的虧,因此在西去的要塞關隘擺設一盆清水,供來往之人洗臉卸妝,以防有人靠著“易容術”矇混過關。

當時,秦苦便對洵溱的“無所不知”深表詫異。

畢竟,洵溱奉洛天瑾之命,率人前往靜江府偷襲金劍塢,因此並未參加武林大會。但她卻對華山的大事小情瞭如指掌,此事一直令秦苦倍感困惑。

時至今日,當他得知吳雙是洵溱的“兄長”後,自是恍然大悟。洵溱之所以明察秋毫,並不是因為她神機妙算,而是因為吳雙向她通風報信。

另一位解開心中疑惑的人是金複羽,他曾試圖拉攏年輕有為的吳雙。然而,當時的吳雙看向金複羽的眼神卻蘊含著一股難以名狀的憎惡。雖未明言,但如此刻骨銘心的殺意卻令心思縝密的金複羽念念不忘,耿耿於懷。

昔日,金複羽一直想不明白,自己與吳雙素不相識,無冤無仇,他為何對自己心懷殺意?直至今日方纔恍然大悟,一切並不是錯覺,吳雙是真真正正地仇視自己。

根源在於吳雙是遼人,而金複羽是金人。

遼金之間存在亡國之仇,滅族之恨。因此,吳雙對金複羽暗藏殺心亦在情理之中。

不遠處,柳尋衣愣愣地望著有說有笑的吳雙與洵溱,心裡始終不敢相信他們是兄妹,甚至不敢相信他二人……竟然早就認識?

“原來……吳少俠是遼人?”

幡然醒悟的謝玄同樣大感意外,不過他深知場上的局勢波譎雲詭,瞬息萬變。因此,他迅速辨清形勢,洞悉吳雙的來意,並且先發製人。

陰陽怪氣的一句話,表達的不僅僅是謝玄的感慨,更是向清風的挑釁。

“謝玄,你想說什麼?”

老奸巨猾的清風已經隱約猜出謝玄的意圖。休看他麵無表情,似乎臨危不亂,波瀾不驚,其實他的內心早已風起雲湧,翻江倒海。

“你是真不明白,還是故意裝糊塗?”騰三石強壓著內心的狂喜,不急不緩地解釋,“武林大會上,玄明方丈親口承認,吳少俠與少林玄字輩四位高僧乃忘年之交。正因如此,他才能自由出入少林藏經閣而不受阻攔。眾所周知‘出家人不打誑語’。顯而易見,吳少俠與少林的關係非比尋常。”

言至於此,騰三石又將得意的目光投向神思凝重的玄明,繼續道:“既然吳少俠是洵溱姑孃的兄長,必然也是少秦王的人。如此一來,少林玄雲、玄風、玄山、玄海四位高僧與少秦王的關係……”

騰三石顧忌少林的顏麵,並未將話挑明,可他的言外之意卻是人儘皆知。

果不其然,此話一出眾人紛紛一愣,看向少林眾僧的眼神變得愈發古怪。

此時,一眾和尚的臉色由驚轉怒,再由怒轉哀。尤其是玄明,內心五味雜陳、眼神飄忽不定、麵色陰晴無常,一副欲說還休,不知所措的糾結模樣。

“中原武林不是窮山惡水,不可能‘隻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’。既然少林寺的高僧可以和少秦王的人交朋友,柳尋衣和謝府主憑什麼不可以?縱使興師問罪,也該一視同仁,要麼都該死,要麼都無罪。”秦苦趁勢起鬨,後又恍然大悟般狠狠一拍腦門,連忙朝麵沉似水的玄明及少林眾僧訕訕一笑,“那個……秦某年幼無知,讀書也少,有時說話難免口無遮攔。其實,我對少林十分敬仰,對諸位高僧也十分欽佩,絕無一丁點惡意……希望各位大師寬宏大量,慈悲為懷,念在佛祖普渡眾生的偉大宏願上……千萬、千萬、千萬不要和小弟一般見識。”

若說秦苦年幼無知,恐怕在場無人相信,他隻是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。

“秦府主話糙理不糙!”薛鬍子沉吟道,“如果和異域外族交朋友也是罪過,少林第一個脫不了乾係。誰人不知少林寺的藏經閣乃江湖禁地,連本派弟子都不能輕易出入,可吳雙卻能來去自如。由此足見,他與四位高僧的關係肯定不一般。至少……不會比尋衣侄兒與洵溱姑孃的交情淺。”

“秦府主、薛幫主仗義執言,老夫不勝感激!”騰三石目不轉睛地盯著躊躇不語的玄明,彆有深意地笑道,“不過茲事體大,我們還是應該聽聽玄明方丈意下如何?”

“這……”

“爾等休想避實就虛,魚目混珠!柳尋衣、謝玄豈能與少林高僧相提並論?兩件事更不能混為一談!”見少林被吳雙拖下水,孤日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懣,故而沉聲辯駁,“一者,雖然洵溱稱吳雙為‘兄長’,但不等於吳雙是遼人。二者,即使他是遼人,也不等於是少秦王的人,更未必像洵溱那般對少秦王惟命是從。因此,吳雙與少林四位高僧乃君子之交淡如水,柳尋衣與洵溱纔是小人之交甘若醴……”

“強詞奪理,厚顏無恥!”謝玄怒極而笑,“昧著良心妄談什麼‘君子之交’?什麼‘小人之交’?你以為天下英雄都是愚夫蠢漢不成?”

“無論如何,柳尋衣是洵溱一手推舉的‘西律武宗’副宗主,直接隸屬少秦王,此事無從辯駁。至於吳雙……”

“柳尋衣是‘西律武宗’的副宗主不假,可他隻統領中原四大分舵。至於中原以外的其他地方,目前由‘西律武宗’的另一位副宗主掌管,而他……同樣隸屬少秦王。”孤日話未說完,洵溱已不瘟不火地幽幽開口。

“咕嚕!”察覺到事態愈發錯綜複雜,殷白眉艱難地吞嚥一口吐沫,小心翼翼地問道,“不知洵溱姑娘口中的另一位‘副宗主’是……”

“遠在天邊,近在眼前。”洵溱神情一稟,伸手指向滿麵春風的吳雙,正色道,“他,就是‘西律武宗’的另一位副宗主,既與柳尋衣同屬一宗,也和我一樣受命於少秦王。最重要的是,他本名‘耶律無雙’,乃‘西遼寧王’耶律欽的公子,是與少秦王血脈相連的親侄兒。倘若說他不是少秦王的忠實擁躉,試問誰能相信?”

“嘶!”

得知吳雙的驚人出身,人群中再度爆發出一陣驚呼。

萬千驚詫之餘,不少江湖兒女的心裡油生出一絲莫名的失落與傷感。

堂堂“龍象榜首”,寓意武林年輕一輩的無上巔峰,不是漢人也就罷了,竟是西遼皇族後裔。

霎時間,一種交織年齡、地域、王朝乃至民族的強烈挫敗感,令一向以華夏正統而自豪的中原群雄愈發惆悵。

與此同時,不少人看向柳尋衣的眼神變得愈發炙熱。

自己雖然技不如人,不敢與吳雙一爭高下。但同為漢人,且同樣風華正茂的柳尋衣,無疑可以成為他們最大的寄托,乃至替漢人奪回榮耀的最後希望。

陰差陽錯的一場比較,令柳尋衣在中原群雄心中的地位與分量稀裡糊塗地扶搖直上,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。

至於柳尋衣,此刻全然冇有與吳雙一決雌雄的念頭,因為他的心思……隻有洵溱。

他和耶律欽打過交道,知道洵溱絕非耶律欽之女。可她卻稱吳雙為“兄長”,那麼……洵溱的真正身份又是什麼?

“如何?現在誰還敢說吳雙和少林四位高僧是……君子之交?他與同為‘西律武宗’副宗主的柳尋衣又能不能混為一談?”

“這……”

洵溱的直言不諱,徹底堵死少林的退路,同時堵死清風“挽回”少林的諸多藉口。令眾人心慌意亂,亦令青石廣場上的氣氛變得愈發壓抑。

少林,何許門派?那可是天下武宗,綠林鼻祖。

江湖中素有“天下武功出少林”的說法,其威望、地位比同為“武林二宗”之一的武當更勝一籌。

雖然少林僧人吃齋唸佛,清心寡慾,極少參與江湖爭鬥。雖然少林的地盤不是很廣、規模不是很大、弟子不是很多。雖然少林在過往的江湖恩怨中一向保持中庸,給人一種“獨善其身”乃至“消極避世”的印象。但風風雨雨數百年,卻始終無人能夠撼動它在江湖中的超然地位。

少林的姿態,恰如大雄寶殿內那尊金身大佛。雖然大門不出、二門不邁,雖然三緘其口、一聲不吭,雖然表情僵固、一動不動,卻絲毫不影響其坐擁無數善男信女的感恩推崇,頂禮膜拜。

好勇鬥狠,爭名逐利的江湖門派數不勝數,一如春秋交替,繁花凋零。反而一向無慾無求、清靜無為的少林,漸漸成為天下公認並且當之無愧的武林正宗。

如今,身為“武林始祖”的少林,卻陷入與異域外族糾纏不清的醜聞,難免人心思變,流言四起。

這一刻,莫說自命清高的少林眾僧羞愧難當,無地自容。甚至連置身事外的武林同仁亦感到萬分尷尬,顏麵無光。

……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