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6章 抑強扶弱(一)

-

“是少林的人!”

剛一踏入禪室,滿麵春風的黎海棠登時辨認出緣苦和悟禪的身份,不禁臉色一變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拽下弓箭,並一連抽出兩支箭矢搭於弦上,寒光四射的箭頭分彆指向神思凝重的緣苦及一臉愕然的悟禪。

“黎兄弟,你這是乾什麼……”

“蘇大俠有所不知,現任武林盟主清風已向中原各派發出江湖追殺令,凡見到柳尋衣者,必全力將其誅殺。”黎海棠解釋道,“少林、武當同氣連枝,他們勢必將清風的命令視作金科玉律。”

“竟然有這種事?”

不明真相的馮天霸麵露驚駭,後知後覺的他迅速意識到局勢的不妙,從而不假思索地抽出鋼刀,閃身將柳尋衣和趙馨護於身後,與黎海棠同仇敵愾。

“我說為何剛剛提起柳尋衣時,你們的語氣變的有些古怪,原來根源在這裡。”馮天霸虎視眈眈地盯著緣苦、悟禪,沉聲道,“柳大人是朝廷命官,他對付洛天瑾亦是奉命辦事,你們若敢挾私報複,便是公然與朝廷為敵,我馮天霸第一個不答應!”

“柳施主,這裡是佛門清淨地,你一出現便要動刀動槍,豈非罪過?”沉默良久的空慧緩緩開口,“若不能心平氣和,坦誠相待,老衲隻能失禮請你們離開鄙寺。”

“老和尚,你好生偏心,明明是雙方的恩怨,為何隻逐我們出去?”馮天霸不悅道,“要出去就一起出去,豈能偏心……”

“馮施主此言差矣。”空慧處變不驚,語氣依舊平淡如水,“老衲隻看見你們拔刀相向,並未看見緣苦和悟禪口出惡言。倘若他們和幾位一樣滿身戾氣,老衲同樣會請他們離開法隆寺。”

“這……”

“柳兄弟,你誤會了!”蘇禾伺機圓場,“不久前,鄧州迦葉寺的主持玄悲大師圓寂,他曾在少林寺出家,與少林方丈玄明師出同門,故而玄明方丈遣緣苦大師率十名僧人趕奔迦葉寺參加法會,送玄悲大師往生極樂。法會結束後,緣苦大師聽聞雲牙鎮的噩耗,知道法隆寺要為無辜蒼生誦經祈福,於是攜眾僧匆匆趕來。”

“不錯!”空慧接話道,“他們此行是為消除業障,而非增加業障。法隆寺並非江湖勢力,凡入寺者隻能誦經唸佛,積德行善,縱使柳施主與少林寺有什麼過節,也不該在這裡生事。”

見蘇禾、空慧信誓旦旦,又見緣苦、悟禪神情坦蕩,柳尋衣稍作猶豫,而後伸手將馮天霸和黎海棠的兵刃按下。

“柳大人……”

“不必擔心,如果他們真想對付我,早在我踏入寺院的時候便設下埋伏,又豈會等到現在?”

其實,柳尋衣對緣苦的名聲素有耳聞。在少林緣字輩高僧中,確有一些性情耿直,甚至睚眥必報的人。但緣苦與昔日死在徐州的緣機大師性情相同,皆屬菩薩心腸,品性柔和,謙遜下士,虛己受人的那一類。

“這……”黎海棠與馮天霸對視一眼,躊躇再三,最後緩緩收起刀箭。

“如果老衲冇有猜錯,這位應該是馨德公主!”

空慧徐徐起身,頗為恭敬地朝趙馨合十作揖。緣苦、悟禪緊隨其後,相繼向趙馨施禮。

麵對這些方外之人,趙馨有些不知所措,小心翼翼地點點頭,而後偷偷瞄了一眼柳尋衣。隻可惜,此時的柳尋衣心懷他想,並未看到趙馨求助的眼神。

“佛門高僧不愧是佛門高僧,果然寬宏大量,宅心仁厚。”黎海棠話裡有話地說道,“當年,有蒙古人從中作梗,差點害的六大門派與四大世家發生廝殺,如今雲牙鎮死傷的大多是蒙古人,你們非但不計前嫌,反而主動幫他們誦經超度,這份氣魄真是令人敬佩。”

“蒙人也好,漢人也罷,皆是芸芸眾生。”空慧道,“佛曰‘眾生皆平等’,小施主又何必有這麼大的區彆心?”

“話雖如此,但你們也不要將少林誤會成阿諛奉承,趨炎附勢的卑微小人。”緣苦糾正道,“我們之所以匆匆趕來,並非替那些死於混戰廝殺的軍士超度,而是為枉受牽連的無辜百姓祈福。”

“什麼意思?”柳尋衣似乎冇聽懂緣苦的話,狐疑道,“什麼無辜百姓?什麼枉受牽連?難道……那些黑衣人非但偷襲送親的隊伍,而且還遷怒於雲牙鎮的百姓?”

“不可能!”黎海棠篤定道,“黑衣人並未滋擾百姓,他們隻焚燒了三間邸店和宋蒙軍士的屍首,天亮前便已悄無聲息地離去。”

“無辜百姓並非被那場廝殺牽連,而是被大宋官府遷怒。”悟禪解釋道,“出事後的第二天,均州知州便下令將雲牙鎮的百姓全部關入牢房。無論男女老幼,所有人都以‘通敵’罪論處,等待朝廷發落。”

“什麼?”柳尋衣和馮天霸異口同聲,臉上佈滿驚詫與憤怒。

“他們為什麼這樣做?”趙馨心中一驚,難以置通道,“雲牙鎮的百姓明明什麼都不知道,官府為何說他們通敵?再者,區區兩三天的時間,恐怕查都冇有查清楚,均州知州豈敢盲目定罪?”

“因為均州官府要給朝廷一個交代,朝廷也要給蒙古人一個交代。”當柳尋衣說出這番話時,看向蘇禾的眼神變的愈發苦澀,“八百名蒙古精銳、三百五十名大宋兵馬,再加上公主的隨從、奴仆及丟失的十車‘陪嫁’,這份罪責大到任何人都不敢站出來承擔,隻能一個接一個地找替罪羊。蒙古大汗會找朝廷的麻煩,朝廷必然找均州官府的麻煩。均州官府為求自保,隻能將罪名強加在雲牙鎮的百姓頭上,說他們通敵叛國,蓄意破壞宋蒙和睦,以此減輕自己的罪過。”

“這……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誤會?”趙馨仍舊不敢相信,心有不甘地問道,“會不會是謠言?有人故意破壞官府的名聲……”

“不會!”空慧答道,“昨日,鄙寺中有僧人從南方歸來,途徑雲牙鎮時親眼見到鎮中已是空無一人,家家戶戶皆被官軍、賊寇翻的底朝天,如今隻剩下一片狼藉。”

“這……”

趙馨在臨安時倒是聽人說過百姓對官府頗有不滿,但大都是捕風捉影的傳言,她從未想到地方官府竟會蠻橫無禮到如此地步。無視大宋律法,不分青紅皂白地給無辜百姓定罪,甚至堂而皇之地抄家,此等行徑簡直與強盜無異。

“那可是一鎮的百姓啊!”趙馨羞憤交加,嗔怒道,“不行!此事我一定要告知父皇,讓他頒旨還雲牙鎮的百姓一個公道。”

由於趙馨已被皇上收為義女,故而她稱皇上為父皇並無不妥。

然而,柳尋衣心裡明白,真正能扭轉乾坤的人並非大宋皇帝,而是蒙古大汗。

隻要蒙古大汗不追究,大宋皇帝自然也不會深究。反之,莫說讓雲牙鎮的百姓做替死鬼,就算搭上均州所有百姓的命,皇上為江山穩固也一定不會心慈手軟。

最令柳尋衣感到良心不安的是,雲牙鎮的百姓遭此大難與“送親”脫不了乾係,可謂天降橫禍,無妄之災。

換言之,如果雲牙鎮的百姓因此被朝廷屠戮,那柳尋衣、趙馨、蘇禾、馮天霸等每一個與送親有關的人都是元凶之一。

“蘇大哥!”

心念及此,柳尋衣將懇切的目光投向蘇禾,雖未多言,但蘇禾已對他的心思瞭然於胸。

“隻要我們在六月初一前,將王妃平安送到京北大營,河西王就會相信雲牙鎮的事絕非大宋朝廷的罪責,而是另有奸賊趁機搗亂。”蘇禾若有所思,安撫道,“到時,由河西王在大汗麵前求情,或許能平息此事,不會讓雲牙鎮的血案成為蒙宋大戰的開端。”

“河西王真能說服蒙古大汗嗎?”馮天霸擔憂道,“那可是八百名蒙古鐵騎,不是阿貓、阿狗。即使在一場戰爭中,八百鐵騎戰死也絕非一件小事,更何況他們在雲牙鎮是受到偷襲而死,死的十分屈辱。縱使蒙古大汗相信這件事與朝廷無關,也勢必會向朝廷討要一個交代。到時,皇上若找不到罪魁禍首,又想要息事寧人,說不定仍會依照均州知州的辦法,將雲牙鎮的百姓推到風口浪尖!”

“這……”麵對馮天霸的憂慮,蘇禾愁眉緊皺,一時間不知該如何作答。

“蘇大哥,此事關係到數百條無辜百姓的性命,其中不乏耄耋老人與嗷嗷待哺的嬰孩,若他們因我們‘路過’而死,我等於心何忍?”柳尋衣懇切道,“難道……真的冇有其他辦法?”

“這個險不能冒!”馮天霸附和道,“河西王求情即便有九成把握也不行,必須要想出一個有十成把握的辦法。”

“世上哪有這麼多十全十美的事?”黎海棠撇嘴道,“這種事……既然無力反抗,也隻能自求多福。”

“一派胡言!”馮天霸虎目一瞪,怒斥道,“你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混賬東西,不想辦法就算了,竟還敢說一些風涼話,簡直厚顏無恥!”

“我……”

“十成把握的辦法倒也不是冇有。”突然,躊躇不決的蘇禾幽幽開口,“隻不過,這個辦法我們中隻有一人能用。”

“誰?”

在柳尋衣和馮天霸的異口同聲下,蘇禾將糾結的目光緩緩投向心神不寧的趙馨。

……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