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0章 上京四府

-

“天字一號”房外,蘇忽、荀佈道等西域高手一臉無奈地圍著一位身高不足五尺,皮膚黝黑如碳,方麵大耳,河目海口的中年漢子。

這位其貌不揚的漢子興沖沖地趴在門上,全然不顧旁人怪異的目光,一個勁兒地朝門縫內望去。

眯著眼睛,撅著屁股,為讓自己看的更清楚,不時搖晃幾下身軀,看上去既不體麵也不雅觀,但他卻不以為意,反而“偷窺”的不亦樂乎。

此人,正是這間天袁客棧的東家,瀋州袁家的家主,袁孝。

“袁老爺,你在看什麼?”

突然,洵溱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,令全神貫注的袁孝不禁一愣,迅速起身,朝大惑不解的洵溱咧嘴一笑,好奇道:“大小姐,裡麵的人……真是柳尋衣?”

“是又如何?”

“那位將中原攪得天翻地覆的柳尋衣?”袁孝似乎不敢相信洵溱的回答,故而再三追問,“那位將各地官府和各大門派耍的團團轉的柳尋衣?”

“袁老爺,你究竟想說什麼?”洵溱黛眉微蹙,不答反問。

“柳尋衣大名鼎鼎,袁某對這般人物很是好奇。”

“柳尋衣是哪般人物?”洵溱饒有興致地問道,“莫非袁老爺認識他?”

“如今的江湖,誰人不知柳尋衣?”袁孝嘿嘿一笑,又道,“隻不過我認識他,他卻不認識我。大小姐,袁某有個不情之請,不知……”

“袁老爺但講無妨。”

“我能不能……拜會一下柳尋衣?”袁孝憨笑道,“敢和大宋皇帝作對,與武林盟主爭鋒,如此英雄實乃虎膽龍威,百年難遇,袁某……打心眼裡佩服這樣的‘猛人’。第一次聽到他的傳聞便已萬分仰慕,隻盼有朝一日能親眼目睹柳尋衣的風采。無奈山長水遠,再加上袁某籍籍無名,這般人物對我而言實在是……如星似月,遙不可及。嘿嘿……”

“袁老爺,你火急火燎地趕來,難道隻為見一見‘朝思暮想’的柳尋衣?”阿保魯語氣不善地問道,“你可知,半個時辰前我們差點被你的遠房親戚毒死?”

聞言,心心念念一睹柳尋衣風采的袁孝幡然醒悟,匆忙朝洵溱拱手賠罪:“千錯萬錯都是袁某的錯,怪袁某家教不嚴,收留這種卑鄙小人。怪袁某有眼無珠,這麼長時間竟冇看出此子心術不正……”

“袁老爺家大業大,袁門子弟尚且管教不過來,豈有精力調教夥計?”望著誠惶誠恐的袁孝,洵溱滿不在乎地擺擺手,善解人意道,“再者,受人脅迫,性命堪憂,相信夥計也是逼不得已。隻可惜,他江湖經驗不足,好處冇撈到,反而白白賠上自己的性命。”

“他活該!”袁孝憤憤不平地罵道,“他吃我的、穿我的、用我的,今天卻差點砸了我的招牌,這種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死有餘辜。”言至於此,心有餘悸的袁孝訕訕一笑,“萬幸大小姐慧眼如炬,各位安然無恙,否則袁某真不知該如何向少秦王交代。”

“區區小事,袁老爺不必放在心上。聽袁老爺剛剛的意思,你似乎對柳尋衣十分賞識?難道你不認為他是賣主求榮的奸賊?”

“常言道‘兼聽則明,偏信則闇’。中原那些人看似精明,實則見識短淺,他們隻聽朝廷的蠱惑,卻不願探尋事情的真相。”袁孝撇嘴道,“袁某遠離中原,自然不受那些風言風語的煽動。遠的不提,就說興元三府糧倉被搶,和柳尋衣有什麼關係?分明是蒙古人言而無信,用下三濫的手段搶走糧食。我聽說,當初在漠北柳尋衣可是豁出性命和蒙古人斡旋,否則今天損失的絕不止興元三府的糧食,更是三府的地盤。本來是一位救國救民的英雄,現在卻被膽小怕事的朝廷肆意抹黑,稀裡糊塗變成替罪羊。隻怪中原百姓大都愚昧無知,喜好人雲亦雲,再加上朝廷不斷地造謠汙衊,煽風點火,以至柳尋衣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自己的冤屈。”

“其實,並非中原百姓愚昧,皆因‘不識廬山真麵目,隻緣身在此山中’。”洵溱感慨道,“袁老爺洞若觀火,見識深遠,倒也省去我不少麻煩。”

“麻煩?”袁孝似乎聽出弦外之音,思忖道,“是不是少秦王有什麼吩咐?”

“袁老爺快人快語,我也不再兜圈子。”洵溱不可置否,“我們來此,主要是請桃花婆婆替柳尋衣治傷。除此之外,我想將柳尋衣和‘上京四府’相互引薦一下,大家交個朋友,日後能彼此照應。”

上京四府,分彆是沈洲袁府、濟州嚴府、泰州洪府、慶州雷府。

這裡曾是金國的地盤,後來被蒙古人占領,連年戰亂,百業俱廢,以至盤踞在此的武林門派難以維繫,日漸凋零,反而滋生出許多綠林匪幫。

這些綠林強匪多是占山為王的地痞無賴,三五十人一夥,既無真才實學,亦無雄心壯誌,隻知攔路搶劫,謀財害命,故而大都是烏合之眾,難成氣候。

二十多年前,金國覆滅不久,少秦王選中這片狼羊同飼,玉石雜糅的“無主之地”為自己積蓄實力,於是投入大量金銀,暗中扶植袁孝、嚴順、洪寺、雷震四位初出茅廬而不失膽色與野心的綠林好漢,幫他們創下基業,並漸漸衍變為“上京四府”。

通過不斷地擴張地盤、吞併其他幫派,上京四府逐漸成為遼陽乃至東北一帶最具實力的民間勢力。

不少人戲言,上京四府是中原武林四大世家的雛影,甚至說他們西顰東效,照貓畫虎。

其實不然,因為雙方根本冇有可比性。

首先,論底蘊根基、江湖地位,上京四府與四大世家有天壤之彆,雲泥之差。至少,在上京四府中找不出一位名震江湖的高手,甚至連四位家主的武功放在中原武林也隻能算二流。

其次,上京四府在少秦王的庇佑下,多年來淡泊明誌,清心寡慾。不爭名、不逐利,對中原武林的打打殺殺更是唯恐避之不及。更有甚者,武林正統根本不承認上京四府是中原武林的分支,而他們也不願意依附在中原武林之下。

安於現狀,自得其樂,在遼陽做自己的“土皇帝”,隻和東北的綠林山匪鬥智鬥勇,從不和其他門派爭權奪勢。

有趣的是,上京四府嫌中原殺戮太重,血雨腥風,一直不肯入關。中原各派則嫌此地遠離繁華,蠻荒待墾,多年來不肯出關。

如此一來,無人競爭的上京四府反倒順風順水,一躍成為勢力遍佈方圓數百裡的鼇頭霸主。

此事,不僅是上京四府之福,更是少秦王之幸。畢竟,上京四府是他光複大遼的一顆重要棋子。

“相互引薦?”袁孝似懂非懂地問道,“恕我愚鈍,大小姐可否開門見山?究竟是將柳尋衣引薦給上京四府?還是……將上京四府引薦給柳尋衣?”

望著鄭重其事的袁孝,洵溱的嘴角揚起一絲諱莫如深的微笑,沉吟片刻,方纔緩緩點頭:“袁老爺不愧是上京四府之首,果然一針見血。實不相瞞,我想將你們……引薦給柳尋衣。”

“嘶!”

隻此一言,令袁孝大驚失色,縈繞在眉宇間的戲謔於電光火石間消失的無影無蹤。

袁孝大智若愚,當然明白兩句話的不同。絕不是簡單的誰“照應”誰,而是由誰“坐莊”。

如果將柳尋衣引薦給上京四府,日後諸事概由上京四府為主,柳尋衣為輔。反之,則由柳尋衣為主,上京四府為輔。

寥寥數字的不同,卻代表截然不同的兩種命運。

上京四府身為少秦王“圈養”在東北的四隻猛虎,多年來一直平穩壯大,徐圖進取,少秦王每年投在這裡的金銀數以千萬,卻從未要求他們替自己辦過任何差事。

其實,當初少秦王與洛天瑾密謀造反時,曾打算戰端一開,便令上京四府南下奇襲,與西邊的少秦王、中間的洛天瑾形成東、中、西三路大軍,齊頭並進,打宋、金、蒙的殘兵敗將一個措手不及。以摧枯拉朽,犁庭掃穴之勢結束混戰,占領中原。

今日,洵溱不請自來,又說出剛剛的一番話,無疑昭示袁孝乃至上京四府的悠閒日子即將結束。他們苦心經營多年,在東北根深蒂固,如今藏龍出洞,首要任務八成與天字一號房內重傷難愈,臥床不起的柳尋衣有關。

雖然袁孝對柳尋衣十分仰慕,但他骨子裡畢竟是少秦王的擁躉。今日,洵溱在隻言片語間便要動用少秦王隱藏多年的一張底牌,又豈能不令其驚駭?

心念及此,袁孝神情一稟,吞吞吐吐道:“敢問大小姐,這是……少秦王的意思?”

“怎麼?”洵溱柳眉輕挑,似笑非笑地反問,“難道你在質疑我‘假傳聖旨’?”

“萬萬不敢!”袁孝臉色微變,躊躇道,“袁某隻是……有些意外。”

袁孝意外的不是洵溱代表少秦王發號施令,而是少秦王竟對無親無故的柳尋衣如此關照。

隻不過袁孝是聰明人,有些疑惑洵溱不主動解答,他寧肯爛在肚子裡,也不會貿然詢問。

“大小姐的意思就是少秦王的意思!”阿保魯沉聲道,“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。袁孝,你可彆像自己的遠房親戚一樣,關鍵時刻……不堪重用。”

“袁某以身家性命擔保,絕對不會。”袁孝摒棄雜念,收斂心思,從而眼神一正,凝聲問道,“敢問大小姐,我們……該如何‘照應’柳尋衣?”

“彆急,你們先認識再說。”見袁孝頗識時務,洵溱麵露欣慰,“你好歹對柳尋衣有所耳聞,但他對你卻一無所知。”

言罷,洵溱揮手散開擋在門前的眾人,而後引著既期待又緊張的袁孝緩緩步入天字一號房。

……

-